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文章开头,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来定。总原则是用上好的开篇,能使文章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丰富,材料更新颖,语言更生动。
述议材料式
(一)述议材料式:言简意赅点材料,开门见山亮观点
简洁概括材料,叙议结合引出观点是最常用的开篇方式。这样开篇能尽快入题,观点清晰醒目。
1.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2016全国一卷满分作文《“唯分数论”之殇》
2.战机防护,止于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沃德借透视本质之笔,书写正解之章。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
——2018年全国二卷满分作文《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巧用修辞式
(二)巧用修辞式:妙用修辞成佳句, 形象生动多意趣
在开篇使用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等修辞,可以使文章形象生动,文采飞扬。但须注意修辞的运用要贴合主题,不要为用修辞而强拗文采。
1.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清泉,能映出节操的一眼清泉;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玉,容不下半点污垢的美玉;也有人曾问我,诚信是什么?我说诚信是花,能给整个世界带来芳香的花。
——2011年全国大纲卷满分作文《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
2.你这跳跃的精灵,欢快地奔跑着,从远方缓缓地流过来,带着无尽的故事,流入我的脑海。哦,水呀,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的过去。
——2003年北京春季卷满分作文《水的联想》
整句铺排式:
(三)整句铺排式:骈偶句式展风姿,整散结合增文势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的句式。在开头适当运用整句,句式整饬、语意铿锵,能增强文章气势。整散结合,使文章有错落之美,
1.红氍毹,四方步,紫金冠,霸王枪,一亮相满堂高朋齐喝彩;连珠肉,盘龙臛,冷蟾羹,水晶糕,一开席满座嘉宾皆激赏。四海五洋的朋友们呵,客从远方来,且让我做东,邀各位遍赏这苦辣酸甜神州味、生旦净末华夏情。
——2017全国一卷满分作文《苦辣酸甜神州味 生旦净末华夏情》
2.你可以不知道她的前世,但你一定知道长城是她挺起的脊梁;你可以不知道她的今生,但你一定知道长江里有她不屈的呐喊;你可以不知道她的未来,但你一定知道“中国梦”是她一直追逐的愿景。 ——2017全国一卷满分作文《惊鸿一面即沧海》
佳句点染式
(四)佳句点染式:诗词名言巧运用,博雅之气入文来
引用或化用名言、诗句、歌词等能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博雅之气。注意所引用或化用的名句应与主题紧密联系。若是直接引用,引文一定要准确,最好有出处(作者、国别等)。也可采用间接引用法,或化用诗句法。
1.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18岁的你们正值葳蕤年华,中国的伟大复兴,正需要你们砥砺奋进。故劝卿莫负好韶华。
——2018全国一卷满分作文《卿自葳蕤,莫负韶华》
2.童子何知,躬逢盛世。身为千禧年万众瞩目的“世纪宝宝”一员,我所见证的中国,已不复祖辈父辈口中“积贫积弱”“只求温饱”的筚路蓝缕,而是一个大胆逐梦、自信洒脱地迎接新时代的高视阔步之“雄鸡”。正如李贺诗言:“雄鸡一唱天下白!”
——2018全国一卷满分作文《雄鸡一唱天下白》
1 修辞开篇,展示文采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高考作文,你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下面举例中,运用比喻、排比,使语言形象生动、气势畅达、音韵和谐。
2、悬念导入
吸引读者高考作文在开始写之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3、故事先行
引人入胜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举例中的“蚌育珍珠”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包含着一个经历艰辛困苦获得成功的道理。作者叙写的这个故事很好地契合“雨燕减肥”这一话题的深刻寓意。标题中的“它”,正是困难、挫折、艰难险阻等的代称,突破它们,人生将变得壮美无比。作者以这故事先行,既能引人入胜,又切合话题。
4、引用开头
突出主题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谚语开篇,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引用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举例以引用诗词名句开篇,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意气”,增强了论证效果,突出了主题。
5、设问开头
引人深思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看看下面的例题开头围绕“纵然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看看下面的例题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