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来高考高考复习高中历史三公九卿制的内容 设立的背景是什么

三公九卿制的内容 设立的背景是什么

时间:2024-04-04作者:神峰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专题: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指丰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三公是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

三公九卿制的内容有哪些

三公九卿制乃是秦朝时确立的中央官制,三公是古时辅助国君的三个最高官员,九卿是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

周代曾经出现过“三公六卿”,分别以辅佐皇帝的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以冢宰(总管军政)、司马(负责军务)、司寇(分管刑罚)、司空(负责工程)、司徒(负责民政)、宗伯(负责礼仪)为六卿。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听从李斯建议,建立了以皇帝为尊,以三公九卿为中央官制的中央集权制。

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主管全国行政;太尉负责总揽全国军政;御史大夫则负责皇帝与群臣的沟通并监督群臣。

九卿分别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为九卿之首)、郎中令(领导宫廷侍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少数民族与外交事务)、宗正(分管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赋税徭役)、少府(负责宫廷财政与皇室手工业制造)。

三公九卿制设立的背景

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核心。一直以来普遍的看法是其成型于秦代,而为两汉所继承,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步为三省六部制所取代,至唐朝时三公成为荣誉职衔,九卿则变为事务性机构。

三公九卿的渊源,往往被认为发轫于商代,形成于周代,至秦汉时期确立了三公九卿的基本模式。商代正式出现了三公,其三公地位对人而不对职,即确定三个德高望重的人为行政核心,而并未出现对官职的确认,其下也无明确的九卿,却有百僚庶尹。

秦初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 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具体原因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19年5月4
  •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及各朝时间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