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在历年的高考真题中,考生一定要注意总结核心考点。面对各种题型时,也要慢慢整理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模板。下面是高考文综万能答题模板,答题顺序及时间安排,欢迎阅读。
高考文综答题时间如何分配才比较合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50分钟的时间,做300分的题目。
300分题目包括35道选择题和5道大题,这5道大题,如果分成具体问题的话,应该是不会少于15问,每一道大题包括三个问题。多的时候,如果每个问题四问的话,可以到20问。这个做起来,时间是一点都不充裕。
下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35道选择题,如果正常情况之下,应该是半分钟一道题。这应该已经是放的很宽了,半分钟一道题,35道题应该是17分半分钟,差不多20分钟。
而且如果说这道题目,你都盯着它看了一分钟了,你还不知道这个题的答案是什么,说明你不会做,就不要浪费时间了。赶快就做判断。
你跳过去,放下也行,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等完了以后,你也没有时间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了,也没有必要再思考了,因为你根本不会做这道题。你凭你的第一印象,A看着顺眼,就把A写上去,别空着,你选上A,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性,空下来肯定没戏。
下面还剩下130分钟,如果平均分配到5道题目当中,应该是每道题目有25、26分钟的样子。这就比较主动了。再具体到每一问,比如3个问题,每一个问题7、8分钟,这个基本上够用了。所以第一个要做到,把选择题的时间压缩。
1.对于地理,其称之为文科中的理科,灵活性较强。对于其中的计算题,受想要掌握其地理原理,这要便会容易许多。其次,地理选择题需注意考虑题目的问题及所包含的知识点,即考的是什么,全面考虑。对于,问答题需进行类型总结,做到触类旁通,记住一些题目常用的专业术语,这样你的回答会增色不少。
2.对于历史,其更注重对历史知识运用的考察,要敢答敢写。当然,其基础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于选择题,除了掌握基本的方法,如排除法等外,一定要果断,切不可因不确定而浪费时间。当然,问答题需注意其问题的个数,注意按序依次回答。
3.对于政治,基础将基础知识记牢,并将其分类储存在大脑中,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哲学,答题时按要求取出即可。
选择题需考虑全面,不要漏看任何一个选项。
问答题按点积分,因此踩点很重要。其答案主要包括题目中本身术语,书上知识点及时事政治术语,如当今政策战略,如科学发展观等,往往具有很大の功效。其次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晰,可以用1,2,3等来列出各个要点。
当然,文综是一个整体,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答题顺序及答题时间的掌握。
对于答题顺序,你可以按试卷顺序依次作答,也可按自己实际情况,如先做政治再做其他。
4.对于时间,一定要合理安排到各科各种题型。在考场中,时间无比重要,如果掌握了知识却没有时间作答就太可惜了。因此,平时也要注意对速度的练习。
还有,就是试卷的整洁。评卷人因为其时间限制,不可能仔细看清每一份试卷,因此,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会给分数增色不少。
无论任何技巧,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这样学习会轻松快乐许多,加油!不仅是为了一场考试,更是自我提升的需要。
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读文库》购买
政治答题技巧
1、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是政治得分的基础。正确选择要“三看一排除”。
一看设问,明确出题人故意设置的相关限定。
归纳近些年的高考及模拟试题,我们发现设问的限定主要类型有:
(1)限定主体,如政府、企业、人大代表、政协等;
(2)限定知识范围:如“从经济学角度”,“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等;
(3)限定因果联系: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原因有”等;
(4)限定正误:如“关于金属纪念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
在进行下一步选择的时候一定在出题人限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二看材料,通过对出题人设置的关键词,标点符号的把握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
试题的材料是出题人经过精心组织,才会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在试题材料中,出题人总是通过关键词句、标点符号等信息对考生予以必要的提示,考生应通过反复阅读把握题意。
三看题肢,找出表述错的题肢以及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或设问无关项。
此处尤其注意后者,出题人往往通过这一类题肢提升试题难度,考察同学们的审题能力。
四用排除,有效提高答题效率。
近几年,政治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比重大幅增加,而且难度逐渐加大,解答这一类选择题,用好排除法,不仅能提高正确率,还可以有效缩短答题时间,保证得分。
2、通过规范的答题步骤提升主观题分值。
一看设问:
明确设问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明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国家、企业、个人、人大、政协……;设问的知识限定:用联系的观点,用消费相关知识。
二看材料或图表:
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标点符号等对材料进行分层,把握材料中心意思。
三写答案:
组织答案的过程注意“三化”:
(1)答案组织层次化,有效分层,标清答题序号;
(2)答案表述术语化,使用学科术语,准确命中答案;
(3)答案编写完整化,答案的组织基本的结构应该是“理论+联系材料”,哲学题应该是“原理+方+联系材料”。
历史答题技巧
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是多年来高考历史学科的特色。
在新课改使用多版本教材(北京市有人教版和岳麓版两套教材)的情况下,材料题的份量应该是只增不减。因此,掌握材料题的解答方法对答好历史题至关重要。
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
1、步骤一,审问题。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2、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3、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4、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5、步骤五,作答过程。
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以上主要针对文字型材料题,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
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断、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
对这类型的题,平时要重视教材上图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挖掘。在作答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是起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还是总体向前的,同时利用好所给的文字说明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教材来分析、作答。
地理答题技巧
1、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
一是排除法:
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
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三是信息转换法:
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
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
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2、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
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如何分析历史背景,应该从哪方面答题?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联系材料+当前形势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材料+当前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材料+当前
分析<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 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二、如何分析历史条件和原因广度?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原因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
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三、如何进行深度的矛盾分析,增加得分率?
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
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
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1)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
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
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
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2)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
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
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
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
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3)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①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
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②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
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③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
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4)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四、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
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
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1、地理位置分析: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半球位置
(2)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3)经纬度位置 高低中纬 热带、温带、寒带
(4)海陆位置
(5)相对位置:相邻地区(国家、经济发达区);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1)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地形)
(2)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小)
(3)地势特征(东西南北中,哪高哪低)。
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以什么地形为主即可。
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1)等高线的分布
(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放射状即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5、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地无三里平
(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6、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8)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 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7、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8、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9、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2)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3)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4)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10、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1)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2)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11、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
12、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1)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2)降水少,时间分配不均匀;
(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13、海洋性气候特征:
(1)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2)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14、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15、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16、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
(2)距高压中心远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17、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汛期(凌汛)
(6)水能资源: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7)航运价值
18、河流的水系特征:
(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和支流形状;
(7)有无湖泊沟通
1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20、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