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最耀眼的旗手和战士。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说的是文化统序中的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说的是刀光剑影中的英雄。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一度的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仍声声在耳。他对“英雄”一词的诠释,既让文艺创作者为之振奋,也让文艺创作者反思:当代文艺中英雄的身影何以落寞了呢?
纵观古今,英雄的形象实则并不罕见,甚至备受文艺家的青睐。帝王有神农伏羲与三皇五帝,将相从廉颇、蔺相如至魏征、秦琼,乃至专诸、荆轲等刺客,“茶圣”陆羽、“药王”孙思邈、女杰穆桂英等,哪一位不是英雄?在世界范围内,英雄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到中世纪西欧的骑士文学,从文艺复兴的绘画雕塑,到好莱坞的动作电影,英雄的源流可以上溯至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
我们原本并不缺少英雄,可似乎越来越缺少对于英雄的洞见,和创造可为人所接纳的英雄之匠心与慧心。____而如今时过境迁,有人试图原封不动地重走老路,可应声寥寥;有人尝试旁逸斜出地全盘西化,却贻人笑柄。
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铸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观众而言,除了外国电影中的英雄,银幕更需要中国英雄。
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只不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各领风骚。我们可以把因愚忠而死谏的明清诤臣视为英雄,却无法想象当代社会能认可其行为;“武功歌”的主人公也许是中古基督教世界的“圣战英雄”,却殊难与当今和平主义的氛围相适应。究其本质,英雄的身上散发出的始终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于是“英雄出自民间”就有另一种解释方式:人民是否接受这一英雄,在于他的人格和梦想是否能代表老百姓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也许是最为理想的英雄之像。当然,这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共生、尊重差异的时代。英雄也一样,绝不会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而只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艺作品中的英雄绝不能开时代的倒车,亦不能断民族之根脉,更不能违背人心深处对生命力,对意志力,对正能量和崇高信仰的本质渴求。否则,这样的所谓“英雄”,自然只能落得为人鄙夷的下场。
(摘编自博林《银幕呼唤中国英雄》,《光明日报》2017年1月1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哲学家张载和唐代诗人王昌龄所留下的千古名句,从某种角度概括和刻画了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中的英雄形象。
B.当代文艺对英雄关注不足,成为文代会、作代会的研讨话题,表明文艺创作者在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开始反思。
C.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廉颇、蔺相如以及陆羽、孙思邈,虽然其职业和时代各不相同,但在人们心目中都被称为英雄。
D.当今并不缺少英雄,但可能是当代文艺创作缺乏对英雄的洞见等情况,让人们感到当今的英雄逊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2.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画线语句意思的一项是()
A.陆柱国的中篇小说《上甘岭》中的黄继光。
C.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中的梁生宝。
D.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中的江竹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中最耀眼的旗手和战士,英雄就意味着信仰和崇高,在当代中国,需要英雄和英雄主义。
B.英雄在外国也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中世纪西欧的骑士文学等文艺创作对此都有表现,
C.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英雄,英雄是时代的产物,因为英雄的身上蕴藏着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D.文艺作品中的英雄有时代性,作者应连通民族根脉,表现人心深处对生命力、意志力和崇高信仰的本质渴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牧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曝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佛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
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
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
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画皮
杨海林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叫三坝的小村,那里总共几十户人家,两三百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村里要抓一个阶级斗争典型,开会讨论了几天,总是确定不下人选——这个村几代人都是土里刨食的主,肚皮尚且牺惶,哪有心事管别的事?
但这样的政治任务在当时来说是头等大事,完成不了肯定不行。
看到村干部犯了难,蒋三爷自告奔勇:“别人有妻儿老小,我光棍一条——还是我来吧。”
有人愿意背这个锅,村干部当然大喜过望,于是急忙往乡里汇报。
不久乡里就派来了专门的调查组,里里外外一分析,蒋三爷还真是个有问题的人——解放前有一段时间他去了上海!
按照时间推算,蒋三爷去上海时26岁,正是一身好力气的时候。
他去干了什么呢?
村里人都知道蒋三爷去上海的原因是他打死了一个恶霸——这事他在忆苦思甜大会上没少说——而他到上海后干了些什么,却一直没有人探询。
调查组的人去蒋三爷家了解情况,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蛛丝马迹——大热的天,蒋三爷总是穿着长袖的罩衫,袖口儿必定用皮筋束得紧紧。
难道他的手腕上有什么秘密?
捋起来看,果然有一块亮亮的疤!
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调查组的人很快弄清了蒋三爷保守了几十年的秘密:他在上海的时候加入了青帮,那块疤下面,原来有青帮刺下的文身!
这个结论可不是调查组的人随意得出的,因为手腕上的文身虽然被疤痕遮盖了,可是蒋三爷的后背上还留有一整块的文身。
刺的是关云长一手捋须、一手提青龙偃月刀,侧身跨赤兔马的《忠义千秋图》。
因为后背上的这张“画皮”,蒋三爷一下子成了这次运动的典型,要在乡里认认真真地开一次批判会,再被送到县里的监狱。
轮到开批判会的那一天,村里特意放了假,让大家都去现场接受教育。
以前类似的会议是很少有人愿意去的,但是这次不同,全村几乎没有一个人落下,大家都想亲眼看一看蒋三爷后背上的“画皮”。
遗憾的是那天蒋三爷还是穿了长袖的罩衫,袖口儿用皮筋束得紧紧。
什么也没看到,村里人由原来的同情和好奇一下子变成了愤怒,有几个甚至想冲上去扯掉蒋三爷的罩衫。
只是因为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大家才不敢造次。
蒋三爷在牢里待了许多年,当他出狱的时候,我已经结婚生子了。
蒋三爷和我是邻居,关系又极好,他来逗弄我孩子的时候,我有时会问他画皮的事。
“我那时在上海滩遇到一个文身的先生,他的手艺极好,最拿手的是《忠义千秋图》:关羽攒眉瞪眼,三绺长髯却又飘逸灵动——可谓是一紧一松张驰有度。”
“青帮的很多人都在后背上刺下这幅图,可那些都是亡命之徒,很难说他们能活多久。这个先生临死的时候,不忍心那么好的手艺消失,于是就把《忠义千秋图》在我的后背上刺了下来。”
听蒋三爷这么一说,我更想看看他后背上的“画皮”了。
可是蒋三爷不给看。
蒋三爷从来不去村里的浴室洗澡,每天晚上,他都喜欢用我们不认识的药材泡好一木桶水,然后整个人坐进去。
我曾经问过他,他说这是防止自己的皮肤老化损坏了后背上的“画皮”。
蒋三爷的本家侄子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人家在城里做了大事,后来把蒋三爷也接到城里去了。
城里可不像我们农村,蒋三爷每天一把澡的习惯只好去浴室里进行了。
浴室里也会有一些文了身的人,所以起先没有人留意他。
但是后来,只要蒋三爷一去洗澡,浴室的伙计就会偷偷地打电话。
他的身后就会多了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人。
蒋三爷知道他在偷偷地观察自己,不知怎的,他竟然又回到了村子里来。
我到报社上班的第二年,蒋三爷死了。
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找了来,想买下蒋三爷后背的“画皮”。
经不住软磨硬泡和大价钱的诱惑,蒋三爷的本家侄子同意了。
可是当植皮医生被请来的时候,他捋起了蒋三爷的罩衫。
光光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不会吧,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又伸过头来瞧。
真的,蒋三爷光溜溜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1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先介绍一个名叫三坝的小村,介绍了住户、阶级斗争等村情,第一段涵盖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颇具匠心。
B.看到村里抓不到阶级斗争的典型,蒋三爷就说自己无妻儿老小,愿当典型,贯彻了“坦自从宽,抗拒从严”的斗争精神。
C.调查组认为蒋三爷去过上海,他自己也说去过上海,再加上伤疤下的刺青和背部的文身,这都成了蒋三爷当典型的铁证。
D.蒋三爷的侄子虽然很有本事,在城里做大事,但还是迫于现实利益的诱惑,同意别人购买蒋三爷的“画皮”,却最终落了空。
8.“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画皮”是理解小说人物和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9分)
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俄以忧归。服除,为户部右侍郎。复改礼部,寻代方献夫为尚书。帝既定尊亲礼,慨然有狭小前人之志,欲裁定旧章,成一朝制作。张孚敬、夏言用事,咸好更张。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____以故帝爱其恭顺。____。十年七月,四郊成,加太子太保。雷震午门,彗星见东井,时请敕臣工修省,令言官指陈利害兴革。帝以建言乃科道专责,寝不行。其秋,桂萼卒,命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张孚敬已罢,翟銮独相。时后入,以宫保官尊,反居銮上。两人皆谦逊,无龃龉。帝御无逸殿,召时坐讲《无逸篇》,銮讲《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俱入侍。讲毕,帝退御豳风亭赐宴。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十二年,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时随孚敬后,拱手唯诺而已,以故孚敬安之。孚敬谢政,费宏再入,未几卒,时遂独相。时素宽平,至是益镇以安静。帝亦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____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会夏言入辅,时不与抗,每事推让言,言亦安之。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十七年十二月卒官,赠太傅,谥文康。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B.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C.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D.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因皇帝只一个年号,故常以年号称皇帝,弘治、正德、世宗、嘉靖等都是年号。
B.服除的意思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而服丧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者表示哀悼。
C.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地位逐渐升高,明代亦称殿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
D.赠指赐给死者的官爵或荣誉称号,跟“谥”连用,符合“生曰封,死曰赠”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时颇有才学。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多次升迁官职。
B.李时顾全大局。他在朝中帮助别人完成遗留事务,尊重论者的意见,为臣的态度恭敬和顺。
C.李时学识渊博。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并为皇帝讲解《无逸篇》,受到皇帝的礼遇。
D.李时很有声望。他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声望超过张孚敬、夏言,赢得大臣们的尊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
(2)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
古代诗歌阅读欣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11分)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直己年迈体衰。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15.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眼泪在古人心中有着深刻含义。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两句,表达了离别时“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劝慰,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则用“____”一句,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琵笆女身世以及自己遭遇的感慨。
(2)化用是古代诗文的常用手法。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两句说与客人同饮时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大潮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春节,____。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大包小包的鸡鸭鱼肉、瓜果蔬菜,是春节必有的一道风景。而如今,置办年货习俗依旧,____,“网上赶集”逐渐兴起。现在各大购物网站都在醒目位置推出了年货专栏,想要的商品应有尽确。消费者只要轻轻点击鼠标,____。在乡村,随着发展农村电商相关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能坐享电商送货上门的便捷。
21.请把下面的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5分)
①2017年“3.15”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
②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
晚会将充分满足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
④晚会的主题是“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
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寄寓着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B.我们决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夸夸其谈的马谡,伟大事业不是喊破嗓子说出来的,没有一锄一犁的耕耘,再美好的愿景,终究也是宅中楼阁。
C.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的好评。有专家指出:背诗词,一定要从童年开始,长此以往,才能达到像节目中选手那样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
D.设置“第三卫生闻”,是为了解决女儿协助年迈不便的老父、儿子协助步履蹒跚的母亲、爸爸协助年幼胆小的女儿等难以启齿的如厕问题。
E.在诗词间徜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星罗棋布的中国人文景观,恰恰是因为有了历史与人文的熏染,才在百阕千词中,焕发出诗性的力量。
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据《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显示,近80%的老年人表示,在网络上阅读新闻可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生活常识、拓展兴趣爱好。
B.与会专家指出,重点支持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助于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
C.从短期看,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引入社会资本,部分项目实施PPP模式,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融资成本,增强建设运营效率。
D.古代典籍《尚书·洪范》认为,幸福就是享有“五福”,包括长寿、健康安宁、敬修德性、老而善终等方面,这把幸福指向了各方面都好的生活。
19.依据文意,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华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智慧和记忆,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集体记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识路地图上的印记和徽号。今天,我们有责任保存好这张识路地图,并将它交给我们的后代,交给我们的未来。
①但是不论在哪里,不论是何时
②只要我们的文化传统血脉不断,薪火相传
③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容、久远熟悉的语言、频率相近的心跳,浸润至今的仪俗、茂密茁壮的传奇、心心相印的瞩望
④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像种子一样飘向世界各地
⑤是我们在未来道路上寻找家园的识路地图
⑥我们就能找到同心人、同路人
A.②⑥④③①⑤
B.⑤③④⑥②①
C.③②①④⑤⑥
D.⑤④①②⑥③
书面表达(本大题共____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规定,“在上班时间睡觉”系严重违纪,可解除劳动合同。一名工作18年的老员工,因连上夜班后在上班时间“打盹五分钟”被解除劳动合同,向劳动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仲裁并向公司索赔13.94万元。公司称,其违反单位制度才被解除劳动合同,无需赔偿。在仲裁申请被驳回后,员工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认为,用人单位未举证证实“上班睡觉”的行为足以达到严重程度,需向其支付经济赔偿金13.77万元。该公司准备上诉。
此事引起了网友热议,有人批评公司过于苛刻,有人主张员工应坚决服从管理规定,还有人思考两个部门的处理结果为何不同。
读完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综合材料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简答题
1.B2.B3.A4.C5.A,D6.
①采用群众喜闻乐观的形式或利用电视平台和黄金档期;
②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或多种多样的竞赛方式;
③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深度加工;
④利用电子媒体和大数据等新工具。
7.B8.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画皮”的关注者,由于“我”的成长与变化,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我”的存在,把小说主人公蒋三爷的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
9.①“画皮”作为一种纹身,象征蒋三爷的人生和精神;
②“画皮”喻示蒋三爷心中对忠义的坚守;
③“画皮”意味着忍受疼痛和敢于担当;
④“画皮”也是一种写法,使蒋三爷的内心和众人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0.D11.A12.D13.(1)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
(2)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贤明人。
14.C,D15.
情感:尾联表达了作者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3分)
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3分)
填空题
16.(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江州司马青衫湿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①自然也抹不掉互联网的印记②购物方式却发生了改变③自己心仪的年货就能送货到家
18.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的主题是“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以“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为主题)的2017年“3•15”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的收视期待。
多选题
19.C,D
单选题
20.D21.D
书面表达
22.(补充材料)开除打盹员工,用人单位目的何在
用人单位的员工手册规定,“在上班时间睡觉”系严重违纪,可解除劳动合同。一名工作18年的老员工,因连上夜班后在上班时间“打盹五分钟”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法院最终判决,用人单位赔偿员工13.77万元。用人单位随后提起上诉,近日被湖北省武汉市中级法院驳回(2月21日《华商报》)。
员工打盹五分钟,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法院判决用人单位赔偿员工13.77万元,真可谓是“昂贵之盹”。对那些在处罚员工方面随性而为的用人单位而言,此判决是一个极好警示。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但仅限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等几种情形。员工在上班时间打盹五分钟,显然没有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用人单位在员工手册中规定,“在上班时间睡觉”系严重违纪,可解除劳动合同,如此规定其实是彻头彻尾的霸王条款,是不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所蕴含的保障劳动者合法利益等法治精神的。员工手册是用人单位内部的人事制度管理规范,可以对国家现有法律政策规定一些条款或疏漏予以细化或弥补,但员工手册的制定也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讲究权责平等,实现公平公正。而将“在上班时间睡觉”系严重违纪列入员工手册,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这么说,并非一概否认“在上班时间打盹”不会构成严重违纪。比如去年12月,西安市公交总公司二公司针对公交驾驶员营运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出台管理规定,趴在方向盘上睡觉(含等信号、站点上下乘客),停工两周,处罚500元;犯困打盹、闭眼,停工三周,处罚1000元;凡在行车中因打盹、犯困造成事故的,一律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为了确保安全营运而作出的必要规定。对公交司机而言,集中精力安全驾驶是职责所在,“在上班时间打盹”就构成了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而报道中那家用人单位只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上班打盹的问题上,不应过于严苛处罚。
报道中有个细节值得关注: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表示,因效益不好,公司便采用种种借口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这恐怕才是问题关键。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效益不好,可以经济性裁员辞退部分员工,但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进行经济性裁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而非劳动者个人原因。为逃避经济补偿而将经济性裁员“打扮”成员工严重违纪,如此“曲径通幽”的做法,岂有不被判决承担责任的道理?
解析
简答题
1.A项,是对原文首段所引用诗文名句的理解,整个选项表述正确。B项,出自原文首段后半段,主要是对语句蕴含的逻辑关系的考查,原句的逻辑关系和选项所表达的逻辑关系不一致。更重要的是,选项所表述的“成为文代会、作代会的研讨话题”,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C项,属于对语句的重新表述,将问句变为陈述句,正确。D项,对原文主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按照原文的思路,对两个时期的现象做对比,结论是符合原文逻辑和作者观点的,正确。
2.原文说“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英雄,这一信息限定了时间节点;“现实”和“文艺领域”均可,这一信息限定了领域。B项,符合文艺领域但不符合时间节点。事实上,有文学名著阅读积累的考生,一眼就能识破《平凡的世界》所写内容跟其余三项不同,其时间节点排在最后。
3.A项,“英雄”“意味着信仰和崇高”,这跟原文的意思存在出入,原文说:“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后面提到“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对正能量和崇高信仰的本质渴求”,说明英雄追求崇高信仰,但没有指出英雄意味着信仰和崇高。这属于曲解。B项,考查观点性语句和论述性语句之间的关系,正确。C项,对英雄的时代性进行归纳和提炼,正确。D项,概括了当代文艺创作中如何表现英雄的一个标准,或者遵循的一种创作原则或底线,正确。
4.A项内外因理解错误,选项所显示的信息是“收视率”这一方面,但创收视率历史新高的根源不在于“平台”和“黄金档期”,原文说的是“好口碑的综艺节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比起“平台”和“黄金档期”,更有理由成为根源。B项错误,“《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属于作者的观点,而不是电视人的观点。C项正确,分析符合文章实际。D项指代对象错误,“《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的叙述,“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些”指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而不仅是《中国诗词大会》。
5. B项错误,“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应改为“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因为第一则说到了平台、档期、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形式创新等方面,更为全面。C项错误,“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不符合原文“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所说的这一导向。D项正确,分析符合原文实际。E项错误,材料四并未提到新闻背景。
6.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举办、传承和传播等方面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需要深入思考,进而建言献策。回答时从方法、方式和思路等方面写出一些内容即可。若答“课堂教学”不给分。
7.A项,从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入手,分析小说的开头,正确。B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表述有误,属于无中生有,并且不符合原文的逻辑。C项,对原文多种事实的概括正确,分析也正确。D项,属于信息整合,基于事实而分析逻辑关系,正确。
8.抓住典型动作和事件,分析次要人物性格和情节、主题、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解题思路】从原文相关语句中可以提炼答案。
9.作答本题要从“画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画皮”表面上是一种纹身,实质上也是一种“里”,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也是一种写法。进一步分析“画皮”与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的关系,即可得出深层含义。蒋三爷对“画皮”的坚守,说明其对“忠义”的坚守,以及众人对“忠义”的丧失。人死,图亡,忠义陨落,千秋万代会悲凉无比。微型小说不“小”,就在于微言大义,“画皮”是“表”,是线索,而人与人之间的“忠义”才是“里”。
10.在整个文句中,涉及三个主语:四方、帝、李时。因此,理清三个主语之间的关系,才能判断其行为、动作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开头没有画线的文字,得知当时有祥瑞从全国各地即“四方”送到了皇帝那里,“帝”才有了一些谦让的行为和动作。但是,“李时”作为位高权重而又备受皇帝器重的大臣,就坚持请皇帝接受,所以“时必再请”,断句应当是: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因此,排除A、B两项。再看下面的动作,“帝”更加信任“李时”,要对他进行赏赐,物品即“银章”,这跟句尾也可以照应,所以断句为: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这里要克服老师教导的“逢曰必断”的思维定式,可见此处有一定难度,这样可以排除C项。
11.“世宗”为帝王庙号,并非帝王年号。
12.A项,从全文中李时的仕途轨迹着眼,描述了他一生的官位升迁情况。B项,从李时做官履行职责和为官的品格等情况着眼。C项,对原文中李时的学识等情况进行概括。D项,说明了李时在朝中的评价,来自于原文本身事实的概括,说法错误。“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并不是指“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原文未提到声望的比较,只说了一种情况: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
13.(1)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4.“A项,解释了题目,并解说了诗句内容,正确。B项解说诗句内容,正确。C项,分析了景情关系,并对所运用的手法进行鉴赏,其中“动静结合”错误,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项,“在格调上颇为相似”,说法错误,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E项,从整体上鉴赏和评价全诗,正确。
15.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
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填空题
16.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名篇”是指在人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力教材中要求背的篇巨,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格言、诗文、警句等。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
17.解答本题要从语法、语境、逻辑、连贯等方面进行思考。解题时,看全段的核心话题,并确定观点,即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①处,根据上句可以推知,谈论互联网对春节期间人们生活的影响。第②处,下句为“网上赶集”兴起,上句为“置办年货习俗依旧”,推断出空白处的信息必须体现购物方式或置办年货的方式,因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一特点。第③处,注意下文“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能坐享电商送货上门的便捷”的暗示。
18.短句变长句先找出短句中的中心主语、中心谓语及宾语为主干,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增删个别语词,调整句子内部结构,使之连贯、通畅。该长句只有一套主谓宾。
多选题
19.A项,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符合语境。B项,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计划等。符合语境。C项,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不符合语境。D项,难以启齿:很难开口(说出事情的真相)。使用错误。“如厕”不属于无法或很难说出的事情真相。E项,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符合语境。
单选题
20.A项,句式杂糅,“据”和“显示”杂糅,应只保留其一。B项,语序不当,按照整个语句的逻辑发展,“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助于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应改为“有助于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C项,搭配不当,“减少”改为“降低”,“增强”改为“提高”。
21.可从段落和选句之间的搭配入手,段落的结尾提到“地图”,而选句⑤也有“地图”,可以考虑是否为顺承关系或首尾呼应,经过比较,发现是首尾呼应的关系,⑤句放在最前面更恰当,排除A、C两项。很多关联词具有“两两组合,成套使用”的特点。从第②句中的“只要”着眼,考虑含有“就”的句子⑥,经过通读,发现②⑥组合,意思相对完整。从第④句着眼,在找准主语“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后,从其他句子中寻找跟其相关的动作、条件和结果,发现①句应与其相连,排除B项。
书面表达
22.分析本则作文材料,可以从陈志成、景区、媒体、管理部门几个方面来看,从陈志成角度来看,其景区涂鸦的不文明行为,有关公德、国民素质、文明习惯;其道歉,有关知错能改;从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角度来看,有关人生难免犯错、给犯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从媒体角度来看,有关舆论导向、正能量;从管理部门来看,有关制定相关措施,以制度促文明建设等。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