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来高考大学介绍大学动态大学校园里的懒人经济 何尝不是社会创新

大学校园里的懒人经济 何尝不是社会创新

时间:2017-10-20作者:原来你还在这里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专题:

有一句老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告诫年轻人凡事要亲力亲为。在现实中,这个道理正在被彻彻底底地颠覆。在大学校园,“懒人经济”“宅经济”已然占据上风。吃饭不去食堂排队,选择点外卖;买东西不愿下楼,花钱请人送上门——这些新型消费模式催生了新的服务链,有的学生可以在寝室里呆好几天不出去,有的学生则以替人跑腿小赚一笔。

大一新生大学规划范文1000字你该如何度过迷茫的大一大一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大一新生入学指南

如何看待大学里的懒人经济

有需求就有市场,市场还会创造更大的需求,所谓“懒人经济”无外乎是供需关系的朴素表达。校园的特殊环境,学生的社会身份,和“懒人”这样带有强烈道德暗示的标签放在一起,就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校园生活较之其它社会生活是最为方便的。很多人毕业后怀念校园的美好,就是因为校园生活极大的便利性和廉价。就在凡事都方便的校园,还有“懒人经济”,难怪让人不解。

小编推荐:大学校园里的懒人经济

校园很方便,并不意味着校园就不能更方便。身处校园,学生最基本的社会分工是课程学习和科研创新。一些“懒人经济”的消费者并不是真的懒,而是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紧迫的学习和科研中去。退一万步说,即便有学生为了宅在宿舍里打游戏、看剧而不愿跑腿,也不必指责“懒人经济”,因为即使没人跑腿,宅男宅女不得不亲自打饭、送东西,顶多是牺牲了他们宅的时光。

很多在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尺度,放到校园里就扭曲、走形,这恐怕暴露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偏见。对于校园秩序和学生道德,太多人寄予了传统的想象,诸如十年寒窗、雪地夜读、废寝忘食等成语,无一不表达了对学生“苦”“勤”“累”的期许。正因如此,很多学生毕业后,虽然感到校园生活有值得留恋之处,却认为离开校园伴随着身心的极大解脱——一个年轻人终于可以被放在普遍的社会价值尺度中,挺直腰杆接受公平和公正的评判。

社会分工可以渗透到各个领域,校园当然也不例外。现代大学设计了完善的后勤与行政系统,让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生活和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这就是社会分工的体现。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原始的全面性”,表达了一种缺乏社会分工的伦理价值。在突破人类知识边界的现代大学,用前现代的、原始的伦理标准要求学生,无疑是刻舟求剑。

种种案例证明,校园是社会创新的试验场,而不是保守价值的大本营。近年来很多创新的经济模式,都诞生于校园,进而影响到全社会。当前最火热的一款餐饮外卖平台,就诞生于上海一所知名大学的学生宿舍,当时还是学生的创始人通过校园“懒人经济”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传统伦理抑制学生的欲求,现代大学解放学生的天性,只有意识到这种不同,才能抛下顾虑,完成学院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不要把学生视为孤立和封闭的社会群体,而要把学生视为活跃的、积极参与的社会成员,这是现代大学有别于传统书院的重要话语表达。很多创新都从大学校园发端,学生的需求反映了社会大众的需求,学生的市场带动了整个庞大的社会市场,“懒人经济”自然也不例外。

对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而言,首先抛开价值观上的成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学生的大胆尝试。只要不影响教学,不违反法度,就允许试验,哪怕最终失败。要知道,校园里每一个“懒人”的背后,可能有10个以上的勤快人为他默默服务,而那一个懒得上食堂、去商店的“懒人”,也可能是创业小有所成的牛人。

以上由新高三小编整理的《大学校园里的懒人经济 何尝不是社会创新》,希望对您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内容,请关注新高三。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