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来高考高考资讯高考新闻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在哪查?附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2

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在哪查?附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2

时间:2022-10-28作者:人才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专题:

昨天,高考生王冠洋收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第一封本科录取通知书,这也是本市今年第一封强基计划录取通知书。随着本市高招录取工作启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在京高校2022年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及分省综合成绩分数线也相继发布。一起来看~

如何查询

强基计划录取结果?

方法一:

1.登录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即“阳光高考平台”。

2.在首页找到“特殊类型招生”菜单,选择“强基计划”,点击进入。

3.进入“2022年强基计划报考指南”页面,下拉页面至“2022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4.选择报考的高校名称,点击图标即可进入相关院校强基计划平台,登录后查询录取信息。

方法二:

登录各校强基计划信息平台查询。(图片举例说明,供参考)

部分在京院校强基计划录取结果

及分省综合成绩分数线统计

北京大学

各位考生:

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测试和录取结果已公布,北京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信息平台点击查询。

查询网址:

https://www.ccuut.edu.cn/admission_pku_qjjh/login.php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年7月5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2022年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开放查询

各位考生:

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录取结果现已确定,参加校测的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查看。查询网址如下:

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2

如有疑问可与我办联系,电话:400-0123-517,邮箱:zsb@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2022年7月4日

注:

综合成绩=0.85×(高考成绩(不含加分)/高考满分)×750+0.15×(校考成绩/校考满分)×750;

校考成绩=0.6×(笔试成绩/笔试满分)×100+0.4×(面试成绩/面试满分)×100;

校考满分为100分,笔试满分为120分,面试满分为100分。云南高考满分为772分,其他省份(不含上海)高考满分为750分。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公布2022年强基计划录取标准和录取结果的通知

各位考生: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现公布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录取标准,考生可登录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查询本人成绩及录取结果(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7)。

我校将强基计划预录取结果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备案,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生源所在省份(区、市)后续批次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生源所在省份(区、市)后续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录取通知书发放及新生报到等事宜请考生关注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s://admission.bit.edu.cn/)相关通知。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年7月5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公布2022年强基计划预录取结果和预录取标准的通知

各位考生: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现将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预录取标准(除上海外)公布如下,考生(除上海外)可登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查询本人成绩和预录取结果。我校校考成绩满分为100分,经学校研究决定,划定各招生专业校考成绩最低合格线为60分(上海市考生校考成绩最低合格线另行发布)。

我校将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生源所在(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被我校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录取通知书发放及后续报到等事宜,请密切关注“北航招生网”相关通知(网址:http://zs.buaa.edu.c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年7月4日

注:以上成绩为该专业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预录取最低分,具体计算方式见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其中用于计算综合成绩的高考成绩为不含政策性加分的高考成绩,非入围成绩)。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其生源地第一类考生最低预录取分数线的,予以预录取。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2022年“强基计划”各省录取分数线

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校测工作已经完成,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规定,结合各专业分省计划数,划定了分省分专业的录取综合分数线如下(参加校测的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报名平台查询本人的校考成绩和拟录取结果):

我校将强基计划拟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生源所在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年7月5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2年强基计划拟录取标准公示

各位考生:

按照《中国农业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根据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和校测成绩,结合我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经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确定各省各专业拟录取综合成绩分数线,公示如下。

所有考生可登录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查询成绩、是否拟录取状态等基本情况。

温馨提示:强基计划录取考生的录取通知书预计将于7月中下旬随各省其他类别通知书一起邮寄,请保持联系方式畅通。

咨询电话:010-62737682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

2022年7月4日

兰州大学

重庆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武汉大学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东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关于强基计划

你了解多少?

2020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政策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的。《意见》要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对于考生来说,强基计划有哪些要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呢?

1

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强基计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通俗点来说,强基计划选拔主体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人才。

2

招生专业范围有哪些?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校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并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3

录取方式是怎样的?

强基计划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这里提到了两种模式:

一是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二是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4

录取后,高校如何培养?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5

试点院校范围有哪些?

强基计划起步阶段,在部分重点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开展试点工作。

高校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湖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