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锉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2017高考到来之际,学生们井然有序埋头复习,校园备战高考氛围浓厚。教室内外都挂满充满正能量的横幅和标语,激励学生做好备考。
对高考励志标语越来越狠的看法
对于那些生活于底层的孩子而言,高考成败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命运,除了拼搏,似乎别无选择。但是,每年高考前夕,高考励志标语都会成为“新闻眼”进入舆论视野,高考励志标语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高考的压力与它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性,更呈现了我们别具色彩的标语文化。
作为一种标语文化,“没有最狠,只有更狠”的高考励志标语简单粗暴,备受诟病。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而什么样的语言则又会强化最初的原因,导致相同结果的强化,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而言,与高考有关的一切,以及高考所决定的未来,是他们面临的“公共生活”,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学生考上大学也是他们唯一的成绩单。置身这样的“公共生活”中,因为没有太多选择,作为公共语言的标语尽管渗透出或多或少的“暴力”,但对于局中人而言,又显得如此合理。
但是,标语毕竟是一种公共语言,也是引导教化公众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从理论上说,它提供的是一种价值取向。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励志标语之外其他领域的标语,或许我们更能体会到有些地方的标语走向等而下之的现状。
网高考临近,大量狠劲十足、霸气万分的高考励志标语席卷网络,大致有三类:吃苦型,如“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破釜沉舟搏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拼他个无怨无悔”。功利型,如“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惊悚型,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等等。这些标语几乎都有这样的共性:吃苦、拼搏、升学、成功!
对高考励志标语越来越狠的看法
是什么催生了这些狠劲十足的标语?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苦学的典故和名言警句,比如,“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数不胜数,却难以找出快乐学习的典故或者俗语。这样的传统文化思想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苦学”的种子,似乎学习必须苦,不苦就难有所成。
就像王小波在《智慧与国学》中提到的那样:“从书上看,孟子曾从思辨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春秋以后到近代,再没有中国人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活动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最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据我所知,有些外国人不是这样看问题。维特根斯坦在临终时,回顾自己一生的智力活动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还有一个物理学家说:我就要死了,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在天堂里享受永生的快乐他还嫌不够,还要在那里讨论物理!总的来说,学习一事,在人家看来快乐无比,而在我们眼中则毫无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
不可否认,吃苦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但在网络时代,语言普遍变得重口味,许多学校和老师也出于招生宣传、轰动效应等考虑,让原本含蓄委婉地表达刻苦精神的励志标语变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不惜加入一些虐心、暴戾的词汇,比如,“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升学压力,以及社会将名校出身作为评价“人才”重要标准的惯用做法,倒逼学校及老师给学生施加压力。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原校长罗和安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他在履职过程中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他说,部分地区、企业过度看重新进人员的学历出身,并以此为标准制定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相关政策。不仅如此,一些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在就业时也会遇到学历被“查三代”的烦恼,有的人因本科就读于非“985”、“211”等“名校”而遭拒。
迫于这样的现实压力,进名校成了绝大多数高中生及家长、老师的共同梦想,尤其对于很多寻常人家的子弟来说,要渴望冲破重重藩篱出人头地,唯有高考华山一条道。而励志标语,的确给高三学子们带来过力量。
对高考励志标语越来越狠的看法
高考励志标语越来越“狠”,并非教育福音
缺乏人性关怀,实际上是在“扬恶”
这些标语往往给很多学生造成压力,不利于考前放松,甚至不利于考试发挥。而且,类似“就算撞的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的标语充满戾气,缺乏人文关怀和温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近期媒体报道了大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好感到自卑而自杀的案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标语所传递的价值理念的错误。
再者,学校是最讲文明的地方,诸如“拼命提高一分,就能干掉千人”,的励志标语含有“暴力元素”,歇斯底里,与校园“精神文明高地”的社会期许实在不搭调。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价值导向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了大学,到了社会上,是不是也会为了评优争先不择手段,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因为早期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啊!这是不是在扬恶?
标语本身经不住逻辑推敲,具有欺骗性
“狠劲”标语具有欺骗性,把概率很低的结果说成必然。比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果真如此吗?这只是一种“妄想”,如果大家都“提高一分”,能“干掉”多少人?可能一个也不能“干掉”;再比如,大家都“今朝坚韧搏风浪”,果真“明日清北校园聚”吗?可以肯定地说,不可能。所以说,这些“狠劲”标语经不起推敲,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是忽悠孩子的把戏,也是掩耳盗铃的现代版。即便那些能够在“清北校园聚”的学生,也没有赢,至少他们输掉了学习的快乐,输掉了他们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幸福;即便这些学校赢得了高升学率,但这是用孩子们的青春赌明天,也没有赢,充其量只是暂时的赢,最终会输掉未来,输掉学生乃至社会对学校和教育的信任。
对高考励志标语越来越狠的看法
过于夸大了高考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报评论作者顾骏认为,让高中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把人生目标定在一个过于短视的“考进名校”上,即便学生一时成功了,也可能就此懈怠下来。这就好比一个马拉松选手把100米当作了终点,肯定经受不住长距离的考验,很可能遭遇挫折或失败,甚至从此自暴自弃,因为“这次跳不过龙门,鲤鱼就再没了机会”。其实,高考原本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起航点,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可能就此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但是,在一些地方,在校方和教师的刻意渲染下,高考俨然成了“生死在此一举”的。教室里满溢的“悲壮决绝”哪里是青春少年应有的心情基调?哪里是未来的“大家巨匠”应有的志趣境界?哪里是值得鼓励的价值取向?
人生需要励志,教育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最大可能地获得幸福和成功。因此,与其让学生在高考这个人生小关口上大喊拼搏、成功口号,不如在日常教育中多引导学生认清自己,做好人生规划,有条不紊地探索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发展方式。
学者徐贲说,粗俗的标语是一种语言污染,也是一种精神污染,每一条这样的标语都如同向公共语言之河中排污,公共语言的严重污染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一个社会是否和谐,这个社会的公共语言是否理性、温和、真诚,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既然如此,我们能不能让高考励志标语多些温情的提请,不再那么悲壮?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