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当前位置:来高考高考助考高考经验成绩平平的她,如何在高三厚积薄发考入北大中文系?

成绩平平的她,如何在高三厚积薄发考入北大中文系?

时间:2016-10-01作者:欧卡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专题:

杜思佳,女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4级本科生

毕业于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考总分634分(文科),全省第15名,其中语文133分,数学128分,英语144分,文综229分。

高中三年她始终保持不快不慢的节奏,平静学习,平静思考。虽在三年中从未有过惊人发挥,却终究厚积薄发,最后一个月成绩稳步上升,高考正常发挥。

高二分科,文理之间的纠结

分科,是我十几年中第一次所谓真正的选择,我看到的是名为成长的里程碑。

高一结束,我理所应当地报了理科。为什么理所应当?为什么没有第二种选择?身为从众者却茫然不自知,现在看来与行尸无异。我向来将自己定位为较高智商者。当然,我之后才知道,这所谓的“高智商”,竟成为付出全部努力的羁绊。

高一暑假,我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他试探我是否有转文的意愿。“我只是建议。你的文科排名比理科高了几十名。报文科。冲名校的机会更大。”

我明白,这也是一种必须要面临的选择:在兴趣与能力,享受现在与拥抱未来之间。诚然,我不是一个活在当下的及时行乐者。纵然每天习惯又如何?因为习惯,所以选择?因为不敢尝试,所以不敢选择?因为众人,所以放弃选择?当我开始自问时方才意识到:多年来我不过在循着一条或是老师,或是众人,或是另一个自已已经绘好的图纸行进,就像星星循着永恒不变的轨道,我不断自问,唤醒一个独立的个体。

高一一年一直专心于理科,习惯绝对化思维和直来直去。对于文科,并无热情,亦不排斥。高一一年,我一直以为文理科基本持平,然而结果却是意料之外。或许从很久以前,理、文就已经各自摆开了不同的阵势——一个在熊熊烈火中,虽浓烈却终成虚无灰烬;一个在黑暗深渊潜伏,纵然无声无息,反而静水流深。

“我改。”

挂断电话,独自回望一年,满满承载的是对往昔的回忆。第一次明白:人生,本来就有许多事,注定徒劳。是徒劳,但并非无功。后一句直到我进入大学才明白。

铺天盖地而来的,是难以适应的像一团暖耀糊一样浓稠厚重的一世界:我不懂含蓄曲折的题目设问,也不懂所谓“中庸”的文人思想,我不懂情感价值观,甚至连文科生的基本素质“把空自处写满”也做不到。在我心里,只有绝对正确与绝对错误,没有“不一定”。在之后的很长时间,我一直觉得,许多题目根本没有正确答案。许多知识不合逻辑,却只能按课本中记。本应面面俱到的问答题,我永远只能想到一种角度——是的,我没有一直混沌下去,我心想:我不能死在这里,我不能没于人群。如我所料,班主任找我谈话,我不知所措。

“我不适应文科,我觉得很难受,这跟数理太不一样,我完全没有任何文科天赋。”

“那你想转理吗?”

“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文理科我都有感兴趣与不感兴趣的科目,决定方向的自然是水平。

“在这里,你觉得自己智商够用,放到理科去呢?比你聪明的何止一两人?你能保证在理科班会学得更好吗?经过一个暑假,又开学这么久,你能有什么优势?你甘于在理科班平庸下去吗?”

不甘。我在心里默默回答。

“你很聪明,有理科生的敏捷思维(许多老师都有一种猜测,也是共识,那就是如果一个学生在理科能够考上清华、北大,那么在文科也一样可以。一个理科能学好的学生,文科也一样可以、”

我不作声。

“这是老师们的设想,却没人证实过。我有预感,你可以证实它.用你的理科功底把数学学好。三主科文理兼有.你没理由学不好。文综二门,勤想勤问,如不突出也不可掉队。你是能够成为顶尖的学生的、”

此后两年,我从未成为顶尖。然而这番话给予我难以估量的自信。

放在面前的是落后了一年的基础知识、我重新开始学习课本。按照最笨的方法先预习,提出问题,自己解决然后就是艰难的背诵。将高一的历史课本这样复习一遍,有一些课本知识的基础几高一的政治开始学哲学,知识成系统,不必花太多时间整理。

最成问题的是地理,当时的我以为地理只用学好自然原理,了解自然规律,却没想到,地理知识的匮乏使我的地理成绩几近倒数。不知道的东西太多,有时提到某个地方在哪国,甚至是国还是地区,什么都不了解,做题一筹莫展。我学着班里其他同学买了一本厚厚的地图册,当作一本百科全书,一有闲暇随手翻阅,竟产生了浓厚兴趣。有时一晚花三四个小盯从头翻到尾,也没了精力再做其他作业。

一边欣喜地迎接着一些若有若无的微小变化,一边试着将时间排得更满更充实。许多从前未听说过的资料,我也一股脑儿买来做。作为现在的我来看,也许在高二做一轮复习资料太过急功近利,然而对当时基础过于薄弱的我来说,很像书生得到武功秘籍:练不就神功,防防身总可以吧?

变化首先发生在政治学科。我对政治的问答题有了感觉。哲学问答题有固定的范围,课本知识运用较多,对于课本知识背诵牢固的我来说,无须费更多头脑,基本能达到面面俱到。从某一次周测起,我的政治大题总分几乎总是排在班里第一名。

后来是地理,随着对地理图册的反复熟悉,再加上喜欢动脑的天性,我掌握了一些自然地理规律和必备的地图知识。卷子上出现的小幅局部地图不再只是一团奇形怪状的黑线,我依稀也能辨认出一些较为偏僻的岛屿、海峡,不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地理。

最大的难题成了历史,即使将课本重新温习一遍也还是无法看懂晦涩难懂的题目。现在我明白了,高二依然是打基础的时期,一轮资料中的历史题考查范围较大,对课程尚未结束的高二学生来说,做一轮复习的历史题并无太大好处。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渐渐相信自己有将文科学好的能力。

高三一年,文综异军突起

高三以意想不到的敏捷姿态向我冲来,我甚至没有做好张开双臂拥它人怀的准备。

高三开学,我以入班第五名的成绩被分到了那位耀眼夺目的学霸座位对面。我开始沉淀自己,以孜孜求学者的虔诚心态迎接一轮大复习。

我不再使用从初中就开始用的连笔字,而开始工工整整地练习楷书;

上数学习题课不再埋下头做题而是认真听哪怕最简单的课本例题;

我的笔记开始一行行变得清晰明朗,也尽可能详尽,即使听到不熟悉的名词,也查大量资料自己加以注解;

我的作文不再是毫无章法的随笔散文,我从最简单死板却最清晰的三段式开始练习议论文,一周一篇,但不照搬范文,很多时候我其实很鄙视一些范文,时至今日我也认为作文应有个人的思想精神,他人无论如何都模仿不来,有时一篇作文反复润色修改,要写三四遍;

我开始做每本资料前面的基础知识回顾填空题;

我开始做课本上的习题,将课本读厚再读薄;我开始试着整理一小部分的知识网络……

所有以前不想做不屑做懒得做的细小之事,我都老老实实去做了。

半月一次的联考接踵而来。成绩并不稳定,但相比高二还是有了一些小的突破。同时,政史地三科的弱势越发明显,主科的优势又不突出。六门科目,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崩坏一门。我申请成为历史课代表,希望以此带动文综三门的进步。而我还并未认识到课代表最大的有利条件。

“你和历史老师沟通过吗?”一模后的某一天班主任问我。

“沟通是指收发作业,还是告知老师班里的学习情况呢?”

“你说的是职责,我指的是沟通,是利用你去办公室的时间,询问老师答题方法,找老师给你分析试卷。”

文科和理科不同,理科题几乎可以看答案明白思路,而文科看了答案许多时候依然是云里雾里。不爱向老师问问题的我也因此就像隔着纱帐一般,对许多知识一知半解。而现在,我手举火把,站在办公楼前,决心烧掉那层阻碍视线的白纱。我尽量使自己变得更愚钝些,这样我才会发现自己掌握得实在太少而能学到更多,才能厚起脸皮问出心中所有问题。有些时候觉得那时的我已不像高一时聪明伶俐,妙语连珠的我,反而变成了一个问题成堆、习惯去找老师问问题的“笨学生”。

对于高中文科学习而言,何为聪明何为笨,我到现在也说不清。笨人沉默寡言,埋头苦干,每天拿问题去找老师解决,做题慢如龟速却能保证正确;聪明人呢,于内心世界玩味着看似高深巧妙的理解,不肯下真功夫,徒有空脑壳罢了。我感觉到的只是我对智商的依赖真的越来越少,做题培养出来的题感比转得快的大脑更有用。

光荣榜上的照片如走马灯一般变换,所有人的成绩开始有大的起伏,而我,却在迎来逐渐的稳定,10名左右。我想这可能是目前的学习状态所能达到的最好程度。要有突破,必须做出更大改变。我记得那种手酸痛难忍的感觉,记得那种再也写不下去快要哭出来又深呼吸写下去的感觉,我开始了刷题的日子。

那时所有人都买了大量资料,将自习时间完全饱和,加上下课、午休、吃饭、回家的时间,几乎所有空闲时间都奉献给题海,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传说中的“一天24小时不够用”的感觉。题目做多了究竟好与不好是个永恒的话题。这当然是因人而异,无论如何,题海是个“海”,自有其深邃,不曾入海,何谈远航?

高三下学期文综合卷,我的另一个问题学科政治开始暴露出来。此时的政治大题与高二已不可同日而语,绝非用课本知识堆砌就可以应付。高一的课本知识仍然薄弱,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政治的12道选择题我错了8道。这种错误率无论对何种程度的学生来说,都是足以令人心急如焚的糟糕情况。我开始通过做最简单的基础题来补救。我每天去找班主任问问题。将所有不懂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问清。3天的清明节假期,我做了一本《题型1000例》(购买此书请点击此处)。紧接着的第二次模拟考试,我的政治成绩达到了全班第一。

100天倒计时过后,我开始重新做高考题我努力忘记曾做过的题,重新思考而不是凭一记忆写答案。我记得地理老师给我说过的话:“高考题对你们的教育,绝不是做一遍能够收获完的。”手中还有数不完的做了一半或没碰过的模拟题。

我将有用的题型单独挑出来练,后来我想出了一种强化训练的方法,就是单独抽出一两大的时间,只练一种题型。我找了一本无格的稿纸,用极小的字写大题,不抄题只作答。从近五年的高考题中将题型分类练习。

政史地大题专练开始了:黑色笔写答案,红色笔抄正确答案,橙色笔进行总结,蓝色笔写错误原因。有时还会再用一根鲜艳的荧光笔将用得频繁的语句画出。那些无格的白色稿纸成了五颜六色密密麻麻的习题册。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强化练习中,不知不觉的变化已经发生。我练出了用极快速度把字写工整的功夫,同时对各个大题的答题模式也熟记于心。

属于你的花,绝不因为开得稍晚而失了些许色彩。我的飞跃,出现在高考前的最后半月。

最后一月,一周考试两次。文科抽出大约20个人单独考试,单独批改排名。各地搜罗来的各式各样的文综题轮番轰炸,偏难怪题见了许多,优质、劣质题都做过。连续二次,我的文综成绩都是第一。这是从前没有文科思维的我根本无法想象的,从高二到高三,长期以来我被贴上政史地薄弱的标签,因为高一的基础过于薄弱,我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去打牢基础。

我没有忘记为了切换思维方式和打牢基础,走了多少旁人可能根本无须走的路。根本没有什么事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什么人注定做不成某些事。某个科目的突然跃至该门科目的优秀者,这样的变化也只有我本人知道为什么。随着从前最弱科目文综的异军突起,我的成绩一下提高,最后一次联考,即使没有分数,我也足够自信去迎接高考了。

高考如期而至,考场上,我渐渐从极度紧张进人绝对平静。考试中,我完全忽略了题的难度,题就是题。走出考场,我迅速堵住耳朵,冲出人海。成绩算是意料之中,四门之中没有突出也没有过差〕当初本以为是优势的数学并不理想,当初以为是短板的文综也不逊色。回望高中三年,我没有刻骨铭心的奋斗经历,没有将自己逼上绝路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倔强,我遵循一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始终不曾掉队。我终于懂得了厚积薄发。在最后的时刻才爆发出力量。

点击查看:如何从数学学渣逆袭成数学学霸?
高考100天200分逆袭500分
高考100天200分逆袭700分
高三励志:学渣的逆袭笔录

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