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高考考试时存在着一些禁忌,如果考生能够在考场上注意避免这些禁忌,相信一定能取得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禁忌一:拿到试卷立马开始答题
很多考生为了节约考试时间,一拿到卷子便开始马不停蹄地答题,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考生在接到考试试卷后首先要认真地检查试卷种类(卷1、卷2、答题卡等)是否齐全,试卷的页码是否有漏缺,每一张试卷与答题卡是否有破损、印刷不清或者漏印的情况等。如果考生发现了试卷有任何问题,应当立即向监考员报告换取试卷。
如果试卷检查后没有任何问题,第一件事便是将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与姓名准确无误地填写在试卷、答题卡、稿纸的规定位置。
另外试卷与答题卡一般都是提前发放的,一定要等到开考信号发出后,考生才能够开始答题,否则提前答题也会一样按照违纪处理。
禁忌二:答题不审题,图快
考试时最最重要的就是审题,相信每一位考生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但每当到考试的时候,考生为了追求答题速度,总是对题干以及问题部分只轻微地扫一眼就开始答题,从而导致了最后的错答、漏答等。
其实由于审题粗心而导致的丢分是高考中最为可惜的,一道题目并不是因为考生不会做知识点不到位,而是因为审题没审清楚,该得到的分数没有拿到。
所以看题目时一定要仔细,害怕审题没审清楚就把题目多读几遍,看清楚题干的条件都有什么、看明白问题都问了什么、具体有几个问题,弄清楚了题目,最后再开始答题。
禁忌三:错别字连篇
爱写错别字真的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尤其是语文与英语考试的时候,明明会做这道题,但由于考试写出了错别字而导致这道题目一分也没有拿到。
不光是语文与英语,其他的科目只要是采分点出现了错别字,比如历史题错将戊戌变法写成了戊戎变法之类的,一样是得不到分的。
因写错别字而导致的丢分与未审题而导致的丢分一样都是非常可惜的,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不细心。所以除了写字的时候保证专注度,仔细认真书写外,在每道题答完后,对自己答题的内容扫一眼,快速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一段文字中如果存在错别字是很容易发现的。
禁忌四:字迹潦草,卷面不工整
很多时候阅卷老师最终判分,多少还是会有些主观成分在其中。比如即使是同一个答案,一个字迹工整的考生很有可能最后比字迹潦草的那名考生得分高。
有的时候即使你写出的答案是正确答案,但如果你字迹极度潦草到阅卷老师都看不懂的程度,阅卷老师很有可能就直接不给分了,或者只给一个很少的分数。
所以高考时不要为了求快而导致自己的字迹过于潦草,尽可能书写工整,不一定要字写得多好看,但至少需要保证阅卷老师能够认出来你每个字写的是什么。
禁忌五:计算时喜欢口算
虽然口算确实在考试时能够帮助考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但口算总是存在一定风险,容易出错。拿笔在草稿纸上计算,虽然会费一些时间,但至少能够保证你所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没有问题的。
除非你对自己口算有一百万分的自信,否则在碰到有一定难度,稍微复杂点的计算时一定要用笔在草稿纸上计算清楚,而不要口算得出答案。
禁忌六:在作文中出现与考生相关的详细信息
高考为了防止学生作弊,明确地要求不允许学生在试卷中留下自己的相关信息。但总有同学在写高考作文时忘了这一点,在作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对于这种情况,万一试卷被判定成了无效卷打了零分就太得不偿失了。
如果在写作文时实在需要出现人名与地名,可以使用代称代替,比如“某某家住在某某市”可以写成“小明家住在A市”这样的话术。
禁忌七:在一道题目上浪费大量时间
高考答题是有时间限制的,考生需要学会合理的分配考试时间,一定不要因为一道题目而浪费大量时间。
如果你碰到了一道难题,在没有把握能够快速解答出来的情况下,先选择跳过做后面的题,把容易拿到的分拿全后,如果此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时间,再回过头来答之前跳过的题目。即使最后这道题还是没有答出来,至少不会因为时间不足而导致后面的题目没有完成。
禁忌八:考完后与同学对答案
很多考生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在考试结束会立马与同学对答案。如果是平时的话也倒无所谓,但高考的时候这是禁忌。
首先你并不能够确定其他同学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确答案,其次考试都已经结束了,了解自己所做题目的对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还会影响心情扰乱思绪。
如果你发现你做的答案与同学不一样,也许你的答案其实是对的,但你自己会一直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做错扣分了。然后导致后面的考试心态爆炸,状态低沉。
如果真的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估分的话,也要等全部科目考试完毕后再对照官方公布的答案进行估分,这样你才能相对准确的估算出自己的成绩且不会影响考试状态。
1、存放好自己的准考证,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带上。
2、清楚考试时间和场所,不要迟到。
3、准备好考试要求的用品,铅笔、橡皮、签字笔、尺都要符合考试规定。
4、不要带手机、书本等入场,自己进考场前要先检查一遍。
5、考试开始前要先检查试卷和答题纸是不是正确,如果有问题及时向考官反应。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