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家访目标:通过交流,家访,了解到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特点,力争对每位幼儿做到心中有数,为家园共育打好基础。通过家访,让家长能了解来园前需做好的准备,如帮助幼儿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家庭信息完善,核对幼儿的园服尺码。
1、问学习兴趣,不问学习程度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这样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在今后的教育中对其予以特别的关注。
老师不宜直接询问孩子的学习程度或类似于“学习情况怎么样”等话题,以免对孩子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者让那些原来学习不那么优秀的孩子产生失落感。
2、问优点,不问不足
老师可以多询问孩子有哪些优点,这样可以让自己对孩子的认识更全面、更立体、更生动,也会让孩子更加喜爱你,因为孩子明白——老师知道我有哪些优点。
老师不宜直接询问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家长和孩子的紧张情绪,甚至怀疑老师是不是会对自己或孩子产生偏见。孩子有没有缺点,有什么缺点,应该留待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仔细观察了解,慢慢帮助孩子改正。
3、问家庭概况,不问个人隐私
老师可以问问孩子的家庭情况,比如家里有哪些成员,家长从事何种工作,平时孩子更听谁的话等。这样做可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思考今后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
老师不要去窥探孩子家庭的隐私问题,比如家长的职务、社交圈等。这样很容易引起家长反感,认为老师带有其他目的。
4、问平时接送,不问作业监管
老师可以问问孩子平常上下学一般由谁负责接送,特别是对小学低段的孩子,可以记录一下负责接送家长的联系方式。对于自己上下学的孩子,老师要了解其出行方式,并做好安全提醒。这样做能够加深家校之间的了解,也可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老师不太合适询问孩子回家后作业由谁监管,因为会让一些家长误会老师是在推卸或转移责任。现在网络上类似的报道比较多,难免会让有些家长“想岔了”,反而影响了家校关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
5、问爱看的书,不问报的兴趣班
家访时问一问孩子“喜欢看什么书”,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还可以明确给孩子以及家长传递这样的信息: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
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对家长指导孩子阅读提一些好的建议,给亲子共读布置一些“任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像“报了什么兴趣班”这样的问题,老师就不适宜去问。可能会让家长或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这显然有违科学的教育观。
1、孩子的小名及英文名
2、孩子平时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对什么事情比较感兴趣?有没有喜欢的物品?
3、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是怎么样的?怎样午睡的?睡多长时间?怎么睡?几点睡?
4、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穿脱鞋子衣服、大小便、喝水吃饭等)。在家是否能独立吃饭?幼儿平时是否有挑食?喜欢吃什么?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
5、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表达自己意愿、礼貌用语、简单讲述)
6、孩子的动作发展能力如何?(走、跑、跳、平衡等)
7、孩子的性格特点?(内向型、外向型)
8、孩子与人交往能力如何?
9、家中哪位成员教养孩子比较多?和谁比较亲近?
10、平时主要由谁负责接送?接送方式是什么?
11、孩子是家中的独生孩子吗?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吗?
12、信息完善核对。(户口所在地、父母工作、)
13、是否已经加入了QQ群。
14、提醒家长需注意或准备的事项。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