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中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高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进行分析时,从思路上来讲要依据以下程序: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进行分析时,从思路上来讲要依据以下程序: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湿润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干旱农业区的不合理灌溉,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呈殖等,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4.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主要从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角度分析。
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5.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要注重审题的精准性
审题要仔细,对似曾相识的题的审读不要凭印象,要注意其细微变化;对新颖的题要有耐心,多读几遍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分析题干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注意区分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防止隐性信息被忽略,形成审题缺漏。要善于利用文字材料和图表信息,对于文字材料,可在阅读时用笔勾画重要内容;读地图时,则要关注图名,图例,图中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总体特征、差异性等,并将相关信息标在图中,完善图幅。最后,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采分点,根据问题判断采分点的基本方向。
Copyright 2019-2029 http://www.laigaokao.com 【来高考】 皖ICP备19022700号-4
声明: 本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