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

系部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等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该学科是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随着高技术群的兴起,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中,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掌握前沿材料研发和表征技术,同时具备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从事高新材料研究开发和跨学科的复合型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新材料设计与开发、教学及管理的综合能力,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毕业生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内从事传统材料工业生产,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与研发,也适宜继续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及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可到各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理化知识;

2. 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各种材料的专业基础知识;

3. 掌握材料设计、制备与加工、结构与性能表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具有创新意识,关注和了解材料学科国际前沿领域的科技进展和发展趋势;

5.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6. 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7.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并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

8. 具有终生学习意识和习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学位:获得本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选修课程及各项实践环节的所有学分,成绩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学分要求: 本教学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应获得必修和选修课程所要求的学分,同时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各项教学活动。


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主要(干)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力学、晶体学、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化学基础、能源材料学、生物材料、材料表征技术等。材料科学与工程(MSE)的本科专业为学生提供对工程和科学基本原理的透彻认识。课程设置不仅满足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满足我们学科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需求。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交叉性质,我们的课程设置也将使我们的学生满足其他工程学科(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化工,土木,计算机,电气,环境,机械工程)的一些基本需求。

在第一、第二学年,学生修读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原理、线性代数、基础物理、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应用等必修课程,掌握了一定的数理化基础知识,为学习材料相关专业知识打下了基础。第三学年,本专业以物理、化学和数学为基础,开设了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力学、晶体学及数字电路等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三大类材料的基础课程,和工程制图、模拟电路等基础工程课程;并开设了输运现象原理、有机花絮基础、能源材料学、生物材料、电化学基础、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技术课程,用以阐述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工业实习(大三暑假),工厂参观实习,本科生创新实验(大二开始,成绩优异的本科生可跟随教授从事科研工作,包括暑假期间),以及各类国内外本科生学术竞赛,如ASM International Metallographic Contest等。


课程结构及最低学分要求分布

通识通修必修课68.5学分(材料专业本科生修读《高等数学B》《线性代数I》《大学物理A》)

通识通修选修课10学分(开放性课程,适用于全校所有专业)

专业基础课44学分

专业核心课14学分

专业选修课8学分(开放性课程,适用于某些专业类)

实践课程15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共159.5学分。

注:必修课学分不包括实践性课程学分,但包括理论课所带的实验课。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