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是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大学。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至今已有122年办学历史。

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3.63万平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科优势明显 学校拥有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和系统科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均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居湖北省属高校之首;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收录论文数和入选学科数均为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冶金工程、机械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等6个学科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上榜学科数量居湖北省属高校之首。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和部委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16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10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4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4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78人。学校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教学质量优秀 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国家级课程13门,国家规划教材1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等平台11个;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学生。多次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冠军、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冠军和“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高水平竞赛大奖。“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励1200余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82名,在“2015-2019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31名,均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科研实力强劲 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1个国家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科技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2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00余项。近年来共计获得1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数量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被认定为教育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产教融合突出 学校先后与宝武集团、恒大集团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襄州区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恒大集团共建了“恒大管理学院”“恒大足球学院”等;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二级医院(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许家印奖学金”“濮耐奖学金”“铌钢奖学金”“上饶商会助学金”等20余项社会奖助学金。

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数据中心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与美国桥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及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

就业前景广阔 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国内外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高级党政领导、大型企业掌门人,涌现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苏义脑、毛新平、谢先启,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学校位列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第65位,2019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36位,2020中国大学排名第100位,均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是首个入围全国百强的湖北省属高校。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领导

  孔建益-----------------党委书记

武汉科技大学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政策法规研究室。联系城市建设学院。

  倪红卫-----------------校长、党委副书记

武汉科技大学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科学技术与研究、产学研合作与开发、审计、国家及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分管科学技术发展院、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审计处、国际钢铁研究院、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钒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联系材料与冶金学院。

  孙国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武汉科技大学

  主持学校纪委工作;负责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招生就业、监察、信访及保密工作。代管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校团委、监察处、保密办公室。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与经济学院。

  盛建龙-----------------党委副书记

武汉科技大学

  负责黄家湖校区综合管理、组织、宣传思想、统战、人事、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会、教代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体育工作。分管黄家湖校区综合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校、党委统战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工会(教代会)、保卫处(保卫部)、体育学院(恒大足球学院)。联系机械自动化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沈季伟-----------------党委常委、副校长

武汉科技大学

  负责基建、离退休、后勤保障工作。分管基建处、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党工委)、后勤集团。联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

  吴怀宇-----------------党委常委、副校长

武汉科技大学

  负责洪山校区综合管理、教学、创新创业、评估与质量管理、后勤管理、信息、医疗卫生、继续教育工作。分管洪山校区综合办公室、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后勤管理处、工程训练中心、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校医院。联系外国语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附属天佑医院(临床学院)、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刘 静-----------------党委常委、副校长

武汉科技大学

  负责财经、国际交流与合作、采购与招标管理、图书、档案、妇委会工作;协助校长负责科学技术与研究、产学研合作与开发、国家及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分管财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图书馆、档案馆。联系国际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冯 征-----------------党委常委、副校长

武汉科技大学

  负责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高等教育、学报工作。分管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所)、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分析测试中心)、学报编辑部。联系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鹏飞-----------------校长助理

武汉科技大学

  负责校友会工作、资产经营管理和大学科技园工作。分管校友工作与对外联络办公室、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公司。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