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院系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洛阳工学院组建初期设立的机械系。学院现有6系1室1基地: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轴承设计与制造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工业工程系、工程图学教研室和创新创业基地,每个系均设有相应的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132人,其中专职教师118人(含实验教师7人)。现有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人。

学院围绕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机电融合、信息检测和企业管理,设置了四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工业工程,在河南省及部分省市均按“一本投档线”招生。四个专业交叉融合、选修课程贯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一本招生,200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2008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课程分别获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010年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按机械类招生(含2个卓越班和1个机器人技术创新班),入校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报某一专业(方向)、卓越班和机器人技术创新班,其中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为我校特色专业方向。机械类专业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分互认,可获两校双学士学位。2016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文凭国际互认学院是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和CDIO工程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3个二级学科。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均是河南省重点学科,其中机械工程是河南省重点资助的重点学科,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位。机械工程获2015年省级特色学科(A类)立项建设,2016年入选“十三五”机械类国家国防特色学科

学院建有和共享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机器人及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齿轮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轴承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智能数控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和机电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构建了高水平开放式机械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学院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育人特色明显,多家著名机械企业在学院设立有专项奖学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下设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轴承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中设计、制造、管理、营销及开发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与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机械系统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机械的设计、制造、控制以及机电液设备及系统的生产、科研、设计与技术开发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 本专业下设机电控制和液压传动与控制两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既熟悉机械又精通电子与电控技术的机电结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打下扎实的机械电子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和使用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汽车、轻工、化工、电子等行业从事机电液设备和控制方面的科研、设计、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主要培养信息检测工程领域中有关信息处理、微机测控、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及传感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光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接口技术、精密仪器设计基础、智能化仪器设计、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及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生产技术及管理等工作。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专业是综合机械工程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复合型学科,目的在于培养既能从事现代制造工程系统的设计,又能进行决策、规划、实施、评价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机械设计、运筹学、质量工程学、设施规划与物流、管理学、市场营销等。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及院校从事设计制造、运行施工、科技开发、运营管理与教学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洛阳工学院成立最早的机械系发展而成。现有中原学者1人,省级特聘教授2人,教授33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人,博士、硕士占教师9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省部级专家、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和学术骨干2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56人。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已通过教育部验收;拥有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2个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入选河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金属材料成形基础》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及《机械工程材料学》河南省精品课程和《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有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基地。国内外多家著名企业在学院设立专项奖学金。

学院是河南省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单位。建有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摩擦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材料摩擦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温难熔金属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材料损伤与摩擦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和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型铸锻件成形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4568万元。拥有材料干摩擦学、先进抗磨材料关键技术、大型铸件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有色金属材料和先进连接技术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56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68项、国家发明专利78项,在一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学院一贯重视人才培养,经60多年的发展,已积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机械行业和中原地区有较大影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材料成形工艺及设备设计制造、科研与技术开发、工程控制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形工艺、轧制工艺、精密成形、材料成形设备及自动化、材料加工CAD、材料成形测试技术、材料成形模具设计及制造和先进制造技术等。学生毕业后可到与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金属材料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性能、金属热处理、材料合成与制备、表面工程学、材料微观分析等。学生毕业后可到与金属材料工程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硅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工艺、功能陶瓷、耐火材料与工艺、粉体工程与设备等。学生毕业后可到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冶金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冶金工程领域设计、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冶金原理、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重金属冶金学、轻金属冶金学、钢铁冶金学、冶金及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和现代冶金新技术等。学生毕业后可到与冶金工程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和“交通运输”3个本科专业,均为一本招生,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下设汽车发动机、制冷与空调和热能工程3个专业方向。车辆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车辆工程为教育部第二批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学院拥有车辆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省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低速电动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燃机节能与低排放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低风速风电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高效换热与热工系统节能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能源动力装置节能与污染物控制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车辆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拖拉机与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建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目前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能源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理事单位,全国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车辆工程专业教材编委会委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执行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单位、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经过60余年的专业建设,学院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成效突出。“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车辆构造”等课程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23人。出国留学经历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及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高校骨干青年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学院与奇瑞、吉利、长城、东风集团、陕汽集团、中国一拖、潍柴动力、玉柴、隆华制冷、开封空分、新航集团、大唐发电、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德邦物流等国内著名汽车、发动机、制冷空调、热能、交通服务等企业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在这些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得到高度认可和优秀评价。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及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近年来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有2项作品荣获国家级银奖、10项作品荣获河南省金、银、铜奖;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有1项作品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并获得累计创新专项银奖;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主体,学院于2010年组建了河南科技大学“河洛风”方程式赛车队,并连续六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斩获多项大奖。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车队获得全国总成绩第二名,轻量化大奖第二名,Ansys设计大赛第三名,最炫赛车奖第三名和最具影响力车队奖。

学院注重大学生的德、智、体综合素质培养。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工作为重点,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关爱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健康;以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抓手,努力加强学风建设,在学院形成“勤、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近年来学院英语四级通过率在学校名列前茅;以备战校运动会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院已连续十二年荣获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电气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洛阳工学院电工教研室。1978年成立电气系,同年招收该专业本科生。2002年9月,由原洛阳工学院电气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等合并组建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拆分为电气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工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机构。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自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为河南省重点学科。3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近1万人。目前学院每年在校本科生700余人,研究生50余人。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策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6人。师资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河南省“555”人才第二层次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教师6人。

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培养人才的平台。在学校的关心帮助下,通过国家共建项目的支持,经过数年的建设,学院已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工程实验室一个,省级超高压导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校级电机与电气控制重点实验室一个,校级电气自动化与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一个,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片上系统设计(SOPC)、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电力电子传动、嵌入式系统、检测技术等专业实验室。学校在我院设有电气电子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一个,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目前,已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32项。学院还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与国外知名企业联合实验室建设。2014年,学院与美国Rockwell公司联合共建了“河南科技大学-Rockwell Automation电气自动化实验室”,Rockwell公司捐赠价值10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与美国加州OTI公司联合共建了“河南科技大学-ETAP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联合实验室”,OTI公司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实验设备。上述两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为我校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学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1项,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研究项目17项,省、部、市级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65项,发表学术论文1389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36篇,出版著作、教材72部。

学院拥有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具有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电气传动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生产和研究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电气控制、电力传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电路理论、电子电力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学、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设计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能在电子与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逻辑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理论、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是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较早、重点建设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之一。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洛阳工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1978年起招收本科生,1985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工作。目前,学院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本-硕连读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为校级特色专业;拥有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2个河南省教学团队;建有信息与控制、计算机、通信工程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学院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21000余平方米,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95台,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上述各硕士点学科同时拥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高等学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个控制领域国防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学院拥有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河南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云计算与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机器人智能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检测国际联合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关键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航空制导武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共建)、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基地;有洛阳市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洛阳市下一代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大数据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生物识别工程技术中心、洛阳市信息产业孵化基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14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9人,有共享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河南省百人计划1人、省特聘教授2人;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17人,教育部优秀留学归国人员11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洛阳市科技创新团队6个。

“十三五”期间,信息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强化“质量立院、创新引领、内涵提升、特色发展”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以科学研究为驱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促进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计算机生产企业、研究和应用单位以及金融、通信、电子等行业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毕业生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自动化专业 培养具备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电器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运动控制系统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电子工程、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理论基础、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络、程控与交换、移动通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 以网络通信技术为主,光、电、计算机结合,光电信号检测与处理、网络管理与控制、信息安全与防护等为基础进行特色专业教育。本专业设有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等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信息论、编码理论、光纤通信、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控制、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网络与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物联网相关产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专业方向。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物联网导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电路与电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传感器网络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物联网系统开发设计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组织与交流能力,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复合型、实用型高层次软件设计、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信工招生电话 0379-64231481

软件招生电话 0379-65626126

农业装备工程学院

农业装备工程学院于2013年5月在原农业工程系基础上成立,前身是原洛阳工学院“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学科,该学科1960年开始招收“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生。经过50余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博士、硕士、本科、卓越人才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农业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方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农业推广硕士农业机械化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等两个本科专业及工程机械专业方向,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河南科技大学建校最早的专业之一,学院两个专业均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培养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42名,兼职导师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98%,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

目前,学院设有农业机械系、农业电气系、农业工程系和农业工程研究所等机构。学院拥有河南省智能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河南省农业装备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学院设农业工程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拥有遥测设备、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机器视觉试验台、电子万能试验机等高精实验仪器设备。

学院在农业装备基础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作为主持单位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项“特色杂粮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丘陵山区主要作物生产关键装备研制与示范”。学院与中国一拖公司、上海向明机械厂、宁波奔野拖拉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30余个,完成科技开发项目50余项,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多年的资源整合和方向凝练,目前形成了现代农业机械设计理论及技术、农业装备检测与控制理论及技术、农业信息化与电气理论及技术、农业水土与生物环境控制理论及技术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几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CPCI等收录100余篇,出版教材论著30余部,获发明专利100余项。

宏图一卷酬壮志,笑立潮头再争先。学院将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以学科平台建设为契机,努力进取,为建设创新型学院而奋力向前,再创辉煌。

学院下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农业电气化” 2个本科专业,均为一本招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河南省高校拖拉机与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装备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智能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并建有农业工程研究所。

经过60年的专业建设,学院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农业机械理论与应用技术”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成效突出。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在农业机械行业和其它工业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开发与制造、产品理论研究、生产经营与规划管理的工程师。学生在校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要学习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材料学、测试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产品加工机械、排灌机械与泵站、泵与风机、生物生产机器人、农业生产机械化、精准农业等课程,同时还要参加实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知识,掌握农业工程领域装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工程领域和其它机械工业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田工程机械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在工程机械行业和其它工业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开发与制造、产品理论研究、生产经营与规划管理的工程师。学生在校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要学习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材料学、测试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汽车拖拉机学、铲土运输机械、挖掘机、起重机械、机械装备金属结构设计、液压元件与系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计、工程机械检测与故障诊断等课程,同时还要参加实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工程机械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机械装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机械领域和其它机械工业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农业工程及其自动化装备基础知识,掌握农业工程领域装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农业机械及相关部门从事机械产品理论研究、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生产经营与规划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要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其中,工程实训、农机零部件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驾驶实习在校内进行工程实践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践、企业职业素养实训、现场操作与管理、工艺课程设计、冲压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完成。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工程领域和其它机械工业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农业电气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村(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地方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系统从事有关的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农村(地方)电力系统及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

本专业是电力系统、控制技术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毕业后,学生能在电力系统、电子信息产业、电力设备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可在农业电气化、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攻读硕士。

农业电气化(卓越计划)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电力系统、电子信息产业、电力设备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主要学习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气控制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其中,工程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与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在校内进行工程实践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践、企业职业素养实训、现场操作与管理、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完成。毕业后,学生能在电力系统、电子信息产业、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科研部门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可在农业电气化、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攻读硕士。

土木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起始于1988年10月成立的洛阳工学院机械设计工程系土木建筑教研室。于1997年4月1日成立建筑工程系,2002年合校时更名建筑工程学院。伴随12年的不断发展壮大,2013年原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拆分为土木工程学院与建筑学院。

  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结构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力学系、工程管理系、基础力学教研室6个教学机构;现有的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及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设有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和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结构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其中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工17人,讲师、工程师等37人;有博士学位28人、硕士31人;共享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人,河南省及校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洛阳市优秀教师7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等,逐步形成了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新老结合、朝气蓬勃的教学、科研集体。

  学院发展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现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空调冷热源工程4个学术硕士点,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力学和结构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河南省周丰峻院士工作站、洛阳市建筑安全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外学术交流和产学研项目开发平台。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发展腾飞的基础工程。学院积极落实学校"1255"人才工程,推动高端人才汇聚。近二年,克服困难,积极引进重点大学博士10人,积极培育申报各类人才项目,获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推荐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获洛阳市第八批优秀专家1人,获校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

  学院注重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善培养条件,创新培养机制。2015年承办了第二届河南省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2014年获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项目立项,2013年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建环专业学生在第九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研究生组一等奖,本科生组三等奖。工程力学专业获"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工程管理专业获河南省高校第二届"广联达杯"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中二等奖,土木工程专业获河南省第三届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三等奖

  积极凝练学术方向,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做好产学研,推动科研兴院工作。在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厅局级的各类科研项目及省教研项目等20多项,校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等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被国际SCI、EI、CPCI收录4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60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0余部。目前,学院在建筑安全与防护工程;工程结构强度、稳定性及优化设计;低温制冷、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制冷领域高效利用及建筑节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长足发展

  学院党建工作,以"保方向、凝人心、促发展"为工作理念,坚持依法治院,民主管理、科学发展,强调"细微之处见落实"。近年来修改和完善议事、决策、考核、奖励等管理制度十余项,召开教代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院行政目标大幅度提升。

  学院学生工作,以"三个一切"为工作理念,以"坚定信念、传承责任、树立典范、引领成才"为思路,明确"四结合"开展"双月考评",被评为校党建特色基地。加强"立德树人"教育、管理和服务,不断创新德育新方法和新渠道。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刘凯成为2014年河南省第一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捐献者,获2014"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学院青协开展的"美化校园弘扬正能量"校园井盖美化活动,受到《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关注,为学校增光添彩。

  前进中的土木工程学院,将以"教学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思路,以目标体系为重心,突出发展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内涵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奋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把土木工程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土建类高素质专业型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发展土木工程的根本因素是培养大批掌握土木工程科学技术,懂得土木工程基本属性,具有能解决土木工程问题的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就是为培养这类人才所设置的学业门类。 具有学术型(结构工程)和专业型(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和地下建筑工程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制图、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

  (2)专业课:

  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抗震、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等。

  地下结构工程:地下空间规划、地下建筑结构、边坡工程、地基处理、地下建筑施工、岩土工程测试原理及技术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6周左右。

  (4)主要专业实验:

  材料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实验、测量实验、岩石力学实验、岩土测试与检测试验等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结构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5)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毕业生就业趋向

  建筑工程方向就业方向:

  能在房屋建筑工程、城镇建设工程、岩土与基础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投资、开发等工作以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地下结构工程方向就业方向:

  能在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岩土与基础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投资、开发等工作以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现代教育理念,以用人单位满意为最终质量标准,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培养具备创造健康、舒适建筑室内环境所需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实验研究、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学术型(空调冷热源工程)和专业型(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教学实践环节

  学生主要学习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同时安排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有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有关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40周。

  三、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本专业必须的工程绘图、计算、测试和基本工艺系统设计等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 获得人工建筑环境技术(建筑供暖、通风除尘、空调技术、建筑照明)和公用设施工程(供热工程、制冷工程、燃气输配、建筑给排水、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管理)的实际设计训练……

  3.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4.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四、专业培养要求

  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本专业学生学习期间受到现代建筑设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人工环境设施(供热工程、供暖系统、通风除尘、空调技术、燃气工程、给排水、供配电等)和城市公用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的能力,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五、主干课程设置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制冷技术、冷热源工程、建筑电气、建筑自动化、建筑给排水、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及燃气工程等主干课程。

  六、毕业生就业去向及有关领域

  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需求单位多,就业渠道宽。毕业生能够在设计研究院所从事工程设计,建筑工程及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项目施工管理,空调制冷与暖通设备生产企业从事设备研发、设备营销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关的科研、教学、设备运行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实验研究、设备系统运行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

  一 、培养目标及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及课程

  管理学、土木工程(或水利工程等)。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工程设备与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4. 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6. 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7. 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8. 具有从事工程造价和计量的基本能力;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10.掌握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如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条件、外贸、金融、法律及保险等),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五、毕业生就业趋向

  毕业后,能在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银行、咨询单位、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造价和计量、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等工作。

工程力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所需求的工程力学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现代实验测试技术,具有较强的外语文献查找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本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对力学领域更深入的理论问题以及科学技术的前沿、边缘和新兴领域中与力学有关的技术基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能够将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提炼成力学模型,并运用力学理论知识、先进实验手段和计算机控制、仿真及数值计算技术进行分析、测试、模拟、运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主要课程:

  该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工作能力。本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大型结构分析软件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等。

  三、就业方向:

  工程力学属技术科学类,强调力学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强化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夯实基础,籍此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风。该专业毕业生与一般工科专业相比,有更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必备的计算与力学试验能力,同时具有必要的工程和设计知识。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有关工程领域(如水利、土建、材料、能源、交通、机械、船舶、航空等)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力学及相关学科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因而该专业学生与一般工科专业学生相比更具横向发展优势。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河南科技大学发展较快、学科优势明显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教师9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3人;教授9人,副教授56人;博士64人,硕士29人,博士、硕士占师资总数的92%。中国工程院李俊贤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

 学院现设有4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化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药理学;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在读全日制本、硕学生1600余人。

 学院下设化学化工系、环境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基础化学教研室、公共化学教研室、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7个二级教学机构;在完善本硕二级教学机构和设施的基础上,学院已经建立了河南省伏牛山野生药材基源研究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院士工作站(李俊贤院士实验室)、洛阳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矿产资源化工重点实验室、洛阳市中药制药过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学清洁新能源与资源工程实验室和河南科技大学精细化学品清洁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的学科与科研平台。

  学院除了拥有常规的合成制备、分离分析等实验设施外,还配置了高效液相与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色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高倍显微镜、电化学分析仪、流变仪、反应注射成型机等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 
近年来,学院的科研工作稳步发展,已先后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8项、省部级和市厅级项目60余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12项,获得入校科研经费700余万元;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篇,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论文80余篇,专利60余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面向生产一线的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
  学院与韩国全北国立大学、英国东伦敦大学和美国拉玛大学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每年可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船总公司725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开创了科研资源、人才共享的良好局面。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英语四级通过率、考研录取率近年来在校名列前茅。研究生毕业生全部就业。
  目前,化工与制药学院已成为培养化学、化工、环境、制药、材料化学等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以天然有机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合物为对象,研究其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本硕士点是由我校与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联合共建。其中,在中草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有效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及合成研究,利用化学方法进行结构改造和新化合物合成等方面具有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有:天然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反应化学、有机材料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
  1. 天然有机化学:本方向主要从事具有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提取、结构分析及全合成,寻找天然药物并对药物分子的结构进行修饰、改造,进一步为新药的合成提供理论基础。
  2. 有机合成化学:主要是以具有生理活性天然产物为目标分子,通过设计合成路线对其进行全合成,为生理活性和构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足够的化学样品。
  3. 有机反应化学:主要利用新试剂、新介质、新催化剂,对经典有机化学反应进行改进,以提高有机反应的产率、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
  4. 有机材料化学:通过有机反应构筑带有不同取代基或官能团的单体,并进行聚合、共聚等高分子反应,制备具有功能性有机高分子材料。
  5. 金属有机化学:立足于制备新型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为有机不对称反应提供高效的手性催化剂;并以不对称催化为手段,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设计出简洁、高效的合成路径。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本学科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与技术、高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学科。本学科重点研究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相高分子体系,以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为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开发应用奠定基础。目前,该专业在高分子合金与纳米复合、特种聚氨酯合成与注射成型、梯形高分子合成、含能高分子合成、离子开环聚合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本硕士点与黎明化工研究院联合共建,是河南科技大学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已建成了一个高水平研究平台——“高分子科学与纳米技术实验室/李俊贤院士实验室”。
该学科现有下面三个方向:
  1. 新型高分子合成
  该究方向主要包括缩聚、离子聚合、逐步偶联聚合、乳液聚合、高分子化学改性等。通过以上合成与改性技术得到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2. 功能高分子
  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有梯形高分子、液晶高分子、水溶性高分子、含能高分子以及生物相容及环境友好高分子等。研究功能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及其结构表征方法,从中找出性能与结构之间的规律,为高分子的设计提供依据。
  3. 多相聚合物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聚合物高性能化方法与技术,通过高分子合金化、复合化以及高分子改性等方法制备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并表征其多相体系的凝聚态结构,找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高分子新材料的设计提供依据。

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即化工生产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石油、煤、天然气及生物质等原料物质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该专业具有机化学化工、天然产物化学、化工分离与技术以及高分子化工等多学科交叉特点。本学科由化工与制药学院与原化工部的黎明化工研究院共建,是我校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方面包括分离技术和新化合物的半合成和全合成设计,以及有机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等两个方向已形成了鲜明研究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天然产物及工艺研究与开发:以天然资源为依托,开展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2. 化工分离和工艺优化:基于化工分离原理和色谱技术,开展中药现代化、标准化研究,尤其通过植物药提取分离工艺与质控研究,以期实现相关化工分离过程和工艺的优化,制定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 精细化学品开发:以现代实验技术和基本有机、无机化工产品为原料研究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4. 高分子化工:以工业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以及农副产品为原料, 研发新型高能化合物,包括特种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工艺研究。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工程类化学学科,是近年来化学化工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